当前页面 : 首页 > 快讯 > 正文 >

发挥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 滨海新区将落实这些举措! 最新快讯

来源:津云 时间: 2023-05-25 05:55:54

津云新闻讯:5月24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会上,滨海新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就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问题,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记者: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请问,未来五年滨海新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有哪些重大发展目标,将推动哪些重点工作?

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也是提升高质量发展竞争力的动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市“十项行动”部署,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特色的服务业新体系,打造中国北方现代产业基地。到2027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超1.56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3%,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前沿化规范化特色化数字产业集聚区。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资料图)

首先,挺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赛道”。围绕“1+3+4”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等领域布局建设10个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100个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围绕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深化项目攻坚行动,加快总投资7982.5亿元的中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等680个在建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万亿产值制造业。

其次,挺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快车道”。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做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两条产业链,建设飞机、船舶海工和离岸三大世界级租赁中心,打造北方“商业保理之都”。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集聚区建设,壮大研发设计、高端咨询等制造服务业,培育现代物流、“互联网+”等新业态,做大做强云账户、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重点平台企业,以运满满、货拉拉、G7等头部企业为代表的网络货运行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适港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

记者:请问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服务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剑楠表示,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是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中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紧紧围绕“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制度政策体系,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为“津城”“滨城”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五个自由便利”分别是:推进投资自由便利。争取放宽生物医药、增值电信等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构建跨境投融资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调处机制。推进贸易自由便利。扩大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实施范围。推进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绿色通道建设。推动保税维修再制造、融资租赁等优势产业协同联动。高标准落实RCEP相关规则,主动对标CPTPP、DEPA,帮助企业提高享惠水平。推进金融自由便利。争取跨境贸易投融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争取FT账户政策扩面。推动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天津电交所创新模式获批。推进运输自由便利。争取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地方牌照。推动LNG保税加注政策落地,鼓励开展LNG国际中转业务。推进人员自由便利。探索国际高端人才出入境绿色通道。深化涉外职业资格管理改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是指推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也就是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探索数据产业化应用分级分类,逐步推动向医疗健康等领域延伸。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自贸协同联动,深化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统筹发展,推进联动创新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不断加强与国内外自贸园区交流合作,以自贸试验区提质升级,更好地服务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孙剑楠说。

记者:作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天津经开区将通过哪些举措支撑全市和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尤天成表示,制造业是经开区长期以来的发展根基,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要求,围绕“1+3+4”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引领,着力引育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夯实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优势地位,支撑全市和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做大汽车产业底盘。全力支持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三大整车企业加快导入新车型、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同时,利用区内外资源积极布局新能源商用车。搭建智能网联车应用场景,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于响”片区、大众基地建设实验路段。依托大众变速器、纬湃汽车等项目,着力引育新能源车“三电”核心企业聚集。到2027年,新能源整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聚集。聚焦龙头带动,推动三星系和鸿富锦等项目加大投入力度。瞄准“卡脖子”环节,设立专项产业基金,重点引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项目。依托唯捷创芯等项目,发展射频前端等关键领域芯片。高水平规划汽车电子产业园,搭建汽车芯片联盟,打造车规级芯片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到2027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

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作用,建设“泰达生物技术创新园”,打造“杀手锏”式专业孵化器。依托凯莱英、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等国内头部企业,建设国家级CXO产业聚集地。搭建“1+3”滨海药监技术平台,规划建设核酸产业园,打造中国北方最大核酸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到2027年,聚集药品、器械和流通企业超500家,医药健康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依托中石化乙烯、渤化等龙头项目,大力发展特种烯烃衍生物、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条,建设南港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依托中石化LNG、北燃LNG项目年周转量达1500万吨能力,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绿色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割库,打造北方重要油气现货交易中心。到2027年,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此外,我们在壮大制造业规模的同时,还积极谋划建设产业创新中心。针对外资企业,鼓励跨国企业加快设立研发中心步伐,实现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形成双研发中心模式。针对大型央企,目前正围绕“三桶油”,积极布局工程技术研究院,推动中石化北化院、石科院等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打造南港科创中心和熟化基地,在新材料领域着力打造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针对民营企业,全面落实“春笋行动”各项举措,推动民企加强科技赋能,走好“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发展之路。”尤天成说。(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摄影 戴涛)

关键词:

为您推荐

-